Weekly #12:用「认知行为疗法」控制情绪」的摘要信息

希拉鲁姆什么也没说。平生头一次,他真正明白了黑夜是什么 —— 它是这个世界投下的影子,投射在天空中。 🌆 封面图:夏天的云(二) 👀 用「认知行为疗法」控制情绪 在精力充沛的时候,我是有充分的理智的,想要学习更多知识,想要看更多书,想要认识更多人,想要创造。这时候,对一切的认知往往是清晰和积极的。 然而当劳累的时候,心情郁闷或者烦躁的时候,我的思想往往不受理性的控制,而纯粹沦为感性的机器。对任何事情的认知都会笼罩上一层负面的滤镜。 《伯恩斯新情绪疗法》中介绍的「认知行为疗法」,尝试教我们解决这一问题。本书指出,负面情绪源于「认知扭曲」,而负面情绪本身又加深了错误的认知,从而形成恶性循环。这些所谓的「认知扭曲」,当我们情绪正常时,是能够明显发现其错误的,但在负面情绪之下则可能陷入其中,比如「TA 肯定是讨厌我了」「我肯定做不好这件事情」,诸如此类。 为了打破这些「认知扭曲」,我们能够在清醒的时候建立一种响应机制。例如,书中列出了十大认知扭曲: 非此即彼:完美主义,认为 1% 不做成就 100% 失败 以偏概全 心理过滤 否定正面思考 妄下结论:包括心理猜测(读心术)、先知错误 放大和缩小 情绪化推理 「应该」句式 乱贴标签 罪责归己 / 罪责归人 为了建立一套能够客观运行的情绪调控机制,我们可以将其标准化(就像麦当劳标准化的餐饮制作流程)。本书介绍的改变感受的四步流程: 描述导致心理沮丧的事件。 记录负面感受。 「三栏法」,写下自动思维、认知扭曲、理性回应。 重新评估。 这种方法建立了一种不需要太多理性的思考框架,并借助客观的外部媒介(用纸和笔写下)。经过实测,这种方法确实有一定效果。很推荐这本《伯恩斯新情绪疗法》! 人类的感性虽然是伟大的能力,但也非常容易让理性失去控制。我认为时刻保持清醒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能力。 🎵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 我不是一个很懂音乐的人。但...